2018全国高校钢琴教师精英论坛在宜昌成功举办

2018全国高校钢琴教师精英论坛在宜昌成功举办

近日,由中国音乐家协会钢琴学会发展委员会主办,柏斯音乐集团承办的“全国高校钢琴教师精英论坛”在宜昌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多所音乐院校的钢琴教师精英齐聚一堂,通过对中国优秀钢琴作品、艺术家作品风格、钢琴音乐教育的发展创新三个议题进行了分享和讨论,在思想的碰撞和交流中,集思广益,为探索适合社会发展的音乐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方式建言献策。此次论坛,由同济大学钢琴教研室主任齐欢主持。

作为中国优秀民族品牌代表之一的柏斯音乐集团,除了专注乐器制造和生产,也非常关注音乐教育领域的发展,为推动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做出了很多努力,承办“全国高校钢琴教师精英论坛”就是其中之一。柏斯音乐集团总裁吴天延在论坛致辞中表示,“全国高校钢琴教师精英论坛”不仅是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更是一个教育理念和创新思想的传播共享平台。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在这个平台上能够畅所欲言,多沟通、多分享、多讨论,一起为促进高校钢琴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而努力。

在此次论坛上,哈尔滨音乐学院钢琴系副教授孙宇以“中国钢琴作品《皮黄》在音乐中的板式结构分析”为主题进行了分享,通过对全曲演奏技法的深度剖析和现场演示,详细介绍了京剧元素在中国钢琴作品中的运用。不仅让现场观众对这首集中国传统民间素材与西方现代作曲技法于一体的作品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让人们了解到中国近代钢琴音乐作品的独特创作手法和丰富的音乐表现力。

星海音乐学院钢琴系副教授金莱,以星海音乐学院举办的“2018中国钢琴作品研讨会”为切入点,提出要多多发展中国本土的钢琴作品,在传承传统中国钢琴作品的同时,也要更新知识储备,勇于接受和挑战新作品。除此之外,金莱副教授还介绍说,星海音乐学院计划将成立“中国钢琴作品研究中心”, 致力于中国钢琴作品的研究和推广。

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副教授葛灏以《用钢琴奏响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为主题,通过对中国钢琴作品发展历程的简要梳理,提出要根据时代特色,从创作方法和演奏技巧两个方面摒弃束缚,开拓思维,创造出属于我们民族的独特的音乐,其次,要深入挖掘中国钢琴作品的内涵和精髓,使更多的中国钢琴作品走向世界。

四川音乐学院钢琴系副教授毛冀钰围绕《俄罗斯浪漫主义钢琴音乐风格剪影》这一主题,从民族性、复调性、技术性等方面出发,详细介绍了俄罗斯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发展历程和俄罗斯音乐的浪漫主义演奏观。论坛现场,毛冀钰副教授还亲身演奏,近距离诠释了俄罗斯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风格特征和演奏技巧。

沈阳音乐学院钢琴系讲师刘英楠主要从《古典维也纳乐派三巨匠莫扎特、海顿和贝多芬的区别和继承》出发,通过对三位音乐家不同类型的音乐风格和演奏形式进行了详细分析,让大家对整个古典主义音乐的发展历程有了深入的了解。

同济大学钢琴教研室主任齐欢以《西班牙之歌》为例,讲述了伊萨卡·阿尔贝尼兹早期音乐作品的风格。齐欢老师用“神童诞生”、“叛逆生长”、“艺术生涯”三个关键词,介绍了伊萨卡·阿尔贝尼兹传奇的一生。并通过长江钢琴具有的超强泛音的特性,详细介绍和演示了伊萨卡·阿尔贝尼兹《西班牙之歌》中的五首曲目的风格特征和演奏技法。

中国音乐学院钢琴副教授李海川的论坛主题是《美国现代派钢琴作品读谱中的常见问题——三位杰出音乐家的代表作品为主》,表示,美国现代派作曲家在钢琴作品的创作手法和演奏技法层面也开始打破常规,在演奏中注入了大量的“拓展技术”。例如,美国现代派作曲家亨利·考埃尔的作品,出现了音簇、扫弦、异形符头记谱法的读谱方法;德裔美国作曲家、指挥家萨姆尔·汉斯·阿德勒作品中的“十二音”体系、空间记谱法、自由组合、钢琴音箱内部演奏、图像记谱等内容;美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弗雷德里克·安东尼·列夫斯基的作品《棉花工厂布鲁斯》——由手掌过渡到前臂的演奏方式,让大家详细了解到了美国现代派钢琴作品读谱中的常见问题。

武汉音乐学院钢琴系副教授刘崇晓在《结合地域文化特色,探索钢琴教育发展》的论题中,认为地域差异带来的文化差异,其教育也会呈现独具一格的地域特色。通过详细介绍武汉音乐学院借助长江流域地区发展优势,而采取的系列教学创新探索为例,探讨了如何通过结合地域文化特色,探索并推动钢琴教育发展的特色教学模式。

中国音乐学院钢琴系副教授关常新副教授总结回国后从事钢琴教学16年的感悟和思考,做了《新时期中国钢琴教育的挑战与机遇》的主题演讲。他首先提出了“合格规范的基层钢琴教师数量增长远跟不上琴童数量增长的速度”的观点,并分析了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如较大的学琴人口基数、基层教师基本素养的参差不齐、家长学琴为考级的功利心态、在钢琴教学中重视演奏能力忽略对艺术审美引导等。以及科技发展对钢琴教育带来的影响。认为,科技带给孩子新的视野、新的便捷的同时,也对孩子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感知能力产生了影响,使其学习缺乏独立性。在透彻分析了问题成因之后,他又用辩证的思考,提出了如何通过对各方条件“有选择、有技巧”的合理利用,如科学技术的运用,转不利为机遇,进而从事实出发、脚踏实地的推进中国钢琴教育的发展。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音乐系讲师张忻忻通过对“除了音符还能教些什么”的深入思考和目前钢琴教育现状及问题,提出了“智慧学习环境+核心素养+演奏知识”的SCAPK全新教学模式,并设计出了在智慧学习环境下面向核心素养的高校音乐演奏教学模式,给予音乐教育领域新的启迪。

吉林大学艺术学院钢琴教研室主任耿键主任以“钢琴教师”的身份,对音乐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针对音乐历史感提出了自己的认识。他认为音乐艺术对自我起到的愉悦作用,是一种无法被取缔的审美体验。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理解音乐,从热爱音乐、热爱艺术,延伸到热爱生活,关于学琴的周期,他认为音乐学习无法速成,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人格的自我完善,而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关于对音乐知识结构的建立,他认为音乐的学习是一个“零星点”积累,并逐渐放大,形成自己认知体系的过程。以及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音乐表演的仪式感和现场感是不可替代的。

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凌俐主任通过解读中国钢琴作品教学的文化意义和内涵,提出基于此意义之上的两个中国钢琴作品教学体系的建构策略——建立系统的中国钢琴作品训练体系和构建理解中国钢琴作品风格的思维语境,以期我国的钢琴教学体系能够真正融入系统的中国钢琴作品的教学,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她说,中国钢琴作品创作的百年历程,是西方钢琴音乐文化在中国得以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国钢琴作品正在成为西方钢琴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中西文化之间也已形成互动关系。对此,我们应有充分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明确意义,改进观念,运用有效的对策,让我国的钢琴教学体系能够真正融入系统的中国钢琴作品的教学,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这是作为音乐教育者的责任和使命。

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教师黄一仕老师则针对钢琴教学在新时代下的“循规蹈矩”,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他认为,在钢琴教育中,要“知行合一”。尊重传统、尊重规则,但也要敢于摒弃旧规,勇于创新。

在整整一天的交流研讨中,各高等音乐院校的钢琴教师分享了各自在钢琴教学方面的工作内容、实践成果和有效经验,涌现出了很多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路,以及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很多老师表示收获非常大,对自己的启迪也非常大,相信,在这么多有思想、有经验和有信念的教育工作者,以及优秀民族品牌的努力和支持下,中国的音乐教育事业一定会越来越好。

联系我们

  • 电话:010-89554979
  • 联系地址:北京-宋庄艺术区
中国乐手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中国乐手微博

微博

今日头条

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