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乐手封面人物|岭南筝派传承人陈蔚旻:所有的创新都是为了更好的传承

 

2018年10月20日晚,一场别开生面的原创古筝与大型交响乐情景音乐会“大国丝路”在广州中山纪念堂隆重上演。说它别开生面,是因为有这样两个关键词:古筝与大型交响乐、情景音乐会。看到这里我们很自然会想到中西方音乐激情碰撞,璀璨的声光电效果,绚烂的舞美设计,这样的形式,是古筝发展的一种创新吗?带着种种疑问,我们采访了这场音乐会的主角,岭南筝派传人,星海音乐学院国乐系弹拨教研室主任陈蔚旻副教授。

陈蔚旻:所有的创新都是为了更好地传承
 


 

巨大光环下的压力与责任

提起陈蔚旻,在他的众多头衔中,往往第一个被提到的就是岭南筝派传人,而提到岭南筝派,就不得不提到他的父亲陈安华教授。

老先生于80年代首提“岭南筝派”,这是他对古筝未来发展提出的一个设想,岭南筝派的提法也是受到了岭南画派的理论影响,是希望有利于岭南地区古筝的普及和教育,通过推广逐步使古筝与世界音乐文化接轨,成为世界音乐文化的一部分,在古筝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使岭南古筝得到发展,受益于后一代。

陈安华教授意识到将来古筝这样一代代传承下去,一定会有一个相对繁荣的状态。那么当繁荣到达一定程度,还能持续保持鲜活的生命力就必须是依赖本土元素。过去单纯的模仿、改编、移植等等手段是远远不够的。

人们常说的传统古筝流派,像潮州筝、客家筝、粤乐筝就扎根岭南地区,具有非常丰富的音乐语汇。正是因为这些音乐文化元素滋养着这片肥沃的土壤,这种种都是将来古筝发展所要具备的基础条件。陈安华教授提出了岭南筝派这个概念,里面涵盖了“流派”和“学派”的理解。

“流派”是一种长期积累的自流自放的文化现象,而“学派”是其延续和升华,目的是完成“从流派到学派的文化自觉”的过渡,意味着理论层次和文化价值的升华。

陈安华教授无论是在古筝演奏、教学以及学术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卓然的成就,他的光芒越来越大。这也为陈蔚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父亲面前,总感觉自己达不到父亲的要求,什么也干不好。更加害怕不能很好的承接父亲的成果。在这种压力面前,陈蔚旻一度选择逃避,但也许是从小耳濡目染沉浸式的音乐生活,也许是父亲、师长的殷勤教诲,兜兜转转间,陈蔚旻又回到了古筝这个行当中,而且这一干就是20余年。

如今,陈蔚旻在古筝界已经很有名气,肩负着岭南筝派传承与发展的重任,同时也在古筝发展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开拓前行


 

所有的创新都是为了传承

在和陈蔚旻教授交流中,涉及到创新的这个话题,他反复强调:所有的创新都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不以传承为目的的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创新而创新,这种现象你都不知道它的延续时间会有多长。

为了更好的传承,首先就要去发现所有影响传承的因素,然后我们去想办法解决这些因素,或者对那些即将偏离轨迹的不利现象及时地修正、调整。比如说现在的学生,他们生活在他们时代,有属于他们自己的语汇、声音,传统的语汇对他们来讲可能反倒是新鲜的事物,甚至是另类的,传承第一步就是通过创新让他们喜欢上我们的传统。从他们喜爱的或者熟知的事物介入,让他们有一些感同身受的体验,可以以此寻找到一些真正喜爱传统的人,传承也就有人接力了。传统音乐的文化价值,除了音乐是传统的,有历史积淀的,关键的是它里面的人文精神。

从前的教学都是口传心授,边学艺边学做人,教学过程中会带入老师的一些人文哲学,人生理念,事物认知,在学习里面体验这种哲理,人文建设才是优化的。习主席为什么要大力提倡传统文化?就是希望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当中,把前人的优秀哲学思想吸收进来,而不仅仅是磕个头,拜个师啊,穿着汉服跪着敬茶等等这些形而上学的东西。这种吸收的就是民族精神,可以让整个民族屹立不倒的民族气节。

另外一面就是作品积累。古筝需要更多新作品,我们岭南筝派的发展也需要大量作品,但是很多作曲家在古筝的创作中受到乐器本身某些局限性上限制,囧于表现出创作初期的本意。解决这种问题,可以尝试多筝演奏,那么就出现了筝团。一个筝解决不了就两个筝,两个筝解决不了就三个筝,两个人当一个人用,三个人当一个人用,这不就出来一种效果了吗?所以这也是创新的一种。

1989年,上海音乐学院何宝泉教授第一个提出筝团的建议,我有幸也成为里面的一员。这种形式发展到今天,越来越完善,越来越蓬勃,机制越来越清晰,这就是创新结果。现在有了高声部的,中声部的,低声部的,有不同的色彩出现,还能加入不同的乐器,整个音乐路径拓展就宽多了。而且什么音乐作品风格都可以去尝试,古筝这种多元性就会发挥得淋漓尽致了,本来是一个孤芳自赏的东西,只能够和而不同。要穿透力,古筝没有琵琶的穿透力强;要和声效果,也不如扬琴和声效果丰富;要绵长的音色,又不如笛箫不如弓弦乐器。它唯独的特点就是刮奏,流水般的声音,它变得很拘束。通过这种形式改变,它从一个曲高和寡的状态,变成了曲风多元,有容乃大的状态,这样子受众人群就多了,专业团体里面有了这些古筝乐团之后,业余组织也可以有了。我们已经培养出第一批的社会儿童筝团了,今年(2018年)三月份招募的,十月份已经演出汇报音乐会了,他们的作品还不差,也不简单,所以在我们当地还是蛮震动的。第二批的筝团招募又进行完了,这就是让学生体验,是作品上的创新,也是演奏形式的创新。这种创新又起了连带作用,原来学生都是一对一和老师学,现在他们有了团队协作,学生的兴趣又不一样了。以前学习没有参照,失去原先的兴趣以后,孩子和家长的关系很容易出现矛盾。但是现在孩子们有参与感,一起共同进步,筝团需要大家协作,不练就会拖别人后腿,会觉得不好意思的,那就可以变成主动性的学习,变成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了。经过努力之后,与大家在舞台上演出,有了展示的机会,与同伴们共同协作,有了反馈有了结果,就是对学生前面付出的回报。因此这就变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这也是古筝教学上的创新。

古筝在发展中的创新是很综合的,包括不同风格的展示,多种音乐形式的结合等等,是很立体的。这首先是基于古筝本身多元化的表现力,既可以古朴隽永又可以清新明亮,既能小桥流水的温婉典雅,还可以史诗般的大气磅礴。比如我们刚刚结束的音乐会,“大国丝路”古筝与交响乐音乐会,表现的就是大国崛起,民族复兴,整个音乐剧就是很有点这种感觉。大国是恢宏的,恢弘就离不开交响乐。古筝要和交响乐合作,那么传统的音乐会形式,受众群还是少,不是那么大,我们就要多种形式,从古筝作品上面就要从古到今均有涉猎。节奏型,风格性多样要介入,但是首先不能忘记民族乐器,用整个交响乐的形式来带动民族乐器的一个主导地位,再配合现在的电子音乐合成在里面,创造成一个立体的画面,变成一个情景音乐剧的形式,甚至是演唱会的形式,从这种形式上它能够去触动到或震撼到一批不搞音乐的人群。而且运用了古筝主导的形式,古筝为首。 整个音乐剧下来我们还可以发展很多,最后还得看经济实力,比如说舞美,在里面还可以有很多提升的空间,因为我们目前还只是一个情景音乐剧,除了静态的,还可以有动态的东西进来,甚至有真正的交响乐团现场演奏,这种投入就很大,我们力量是很单薄的,只能把这一思想传达出来,将来且行且看,机会没准还是会有的。这个情景音乐剧的出现,会震荡了很多的作曲家和古筝领域的演奏家们,他们会去重新思考古筝的发展,因为只有创新,只有发展才能更加意识到传统的重要。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当富足和富余长期存在的时候,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文化。我们的符号是什么?我们的民族性就是我们的符号,我们的传统就是我们的符号,因此就会重视传统,那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尽量的把传统这个符号保护好,让它不要太多的被时代所消耗掉,等到真正享受到富裕剩余价值的这一代人意识到,他们需要传统的时候,我们有!

薪火相传数代筝人在拼搏

古筝的历史至少跨越2500多年,但它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这种曲高和寡的环境中生存下来,所以受众群相对是比较小,可以说以前弹古筝的人都比较低调,甚至有些缺少自信。古筝发展到现在才刚刚进入到中期,从前期的萌芽到认可到尝试,到喜欢,这个过程中有各种形式的代入,也有数代筝人拼搏付出的心血。过去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就那么几个老先生抱起团来,特别不容易。曹正老先生总结提出“天下筝人是一家”这个艺术理念。

在回忆近现代古筝发展初期所遇到的苦难,那几位古筝界前辈所付出的艰辛时,陈蔚旻教授几度哽咽,我们可以通过他的叙述,感受到那段艰难岁月里,古筝界的这些前辈为了发扬传承古筝文化而四处奔走,为了挽救整理传统古筝资料秉烛通宵,更能感觉到他们对古筝发展所给予的厚望,为古筝传承所付出的点点滴滴。正是有了这些前辈们的坚守与保护,古筝文化才能得以延续,古筝这个队伍才能相对的纯粹。

陈蔚旻说:我们现在做的每一件事,目的都是为了继承和发扬古筝传统文化。比如“大国丝路”这个剧,做出来之后掷地有声了,那么它可能产生一些社会影响,会有各行各业的一些人带着不同的目的来进行探讨,看看能不能进一步的发展,这也就为我们古筝的发展提供了更进一步的可能,这是从平台上面,从舞台上面去推送古筝,去推动文化。反过来通过这个剧刺激到了一些民众,一些古筝爱好者,那么也会有更多的人往古筝专业去思考,为古筝这个团队注入一些新的血液。为了保证这些新鲜血液可以过度好从民间到学院的这个鸿沟,我们要把学院派象牙塔里的知识简化到民间去,这个就是我们要发展的东西。我们的传统是现成的,也不是说这个传统你发展发展它就更传统了。它就在那,我们保护好它,把它存在那,别丢了,那到时候你来了,看得见,传统就是这样的。这是数代筝人拼搏付出的结果。

 

后记:这次采访,我们之前是有设计过很多问题的,但是在采访过程中,我们发现陈蔚旻教授是一个充满激情,有责任感的人,所以我们临时做了调整,摒弃了那些客套话,摒弃了那些百度搜索大篇雷同的问题。旨在可以向读者展示一个真实的陈教授,在他朴实的话语中,感受他的思想,他的责任,他的情怀……

联系我们

  • 电话:010-89554979
  • 联系地址:北京-宋庄艺术区
中国乐手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中国乐手微博

微博

今日头条

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