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北京古琴·运河文化展首日,古琴文化研究学者吴寒带您观展

2020北京古琴·运河文化展首日,古琴文化研究学者吴寒带您观展

11月8日,由北京市通州区市委宣传部、北京市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北京琴耕书苑、北京盘古御琴承办,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浙江省非遗古琴艺术专业委员会协办的“2020年北京古琴·运河文化展”在通州图书馆拉开帷幕,展期将持续到11月19日,为广大古琴爱好者和传统文化爱好者们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重要平台。

 

开展首日,古琴文化研究学者、美术评论家,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吴寒先生带领古琴爱好者参观展览,并为大家讲解运河与古琴文化的渊源。中国大运河是古人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展现出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勇气,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明,是一部书写在华夏大地上的宏伟篇章,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成功列入世界级文化遗产名录。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河流孕育和滋养着中华文明,期间雅文化的高度,体现着这个文明的发达程度,中华文化以“琴棋书画”为代表,琴为首!作为“华夏正音”,古琴艺术寄寓了中国千年的正统思想和文化,2003年古琴入选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古老的运河之水,流淌千年,两岸的古琴文化也在运河水的滋养与孕育中传承千年。

京杭大运河途径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展览也从这六个省市展开,将运河沿岸的琴人、琴事、琴曲、琴制一一展现,在吴寒先生的介绍中,以时间为线索,我们能知道古琴从古至今的发展脉络,从五弦琴到七弦琴的发展历程。以地域为线索,我们能知道京杭大运河沿岸的六个省市,有哪些著名的琴人,发生过哪些著名的琴事,而我们如今耳熟能详的那些琴曲,琴制,又与哪些琴人有关。运河就是一条线,在时间上鉴证着古琴的发展演变,在空间上记载着古琴文化的传承。

在首日的展览中,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古琴传拓的制作与讲解。“古琴传拓”对于很多人来说是陌生的,其实,传拓始于汉代,是以纸紧覆金石器物的文字、图画上面,然后用墨打印,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保存研究历史遗迹,后来发展以碑拓为主,用来研究优秀的书法作品。古琴传拓是传拓技艺中的一个分支,古代的文人雅士藏琴多数都会给琴起个名字,视如知己。随着使用时间的发展还有对琴的音色或者故事做一些记录刻在琴上,宫藏的古琴还会盖上皇家印记。这样也就出现对于古琴背面的铭文做拓的情况,主要是文人雅士对于自己爱琴的珍视,也是赠送友人佳物。在吴寒先生介绍的同时,也有工作人员在旁演示,大家对古琴传拓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很多参观者还亲自实践,体验古琴传拓带来的乐趣。

本次展览的负责人徐小颖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20年北京古琴·运河文化展围绕“中国大运河”和“中国古琴”两大主题,从典籍文献史料的视角,结合多项非遗,通过真实“游河道”与“划龙船”的形式,向观众呈现出欣赏运河两岸人文风光,了解琴家、琴论、琴制与琴艺的策展初心;将中国传统文化之雅、北京城市副中心环境之雅、运河两岸人文之雅向世人展示。将大运河与古琴这两个世界级文化遗产进行融合,以“大地为琴,运河为弦”奏响一曲文明之乐。


联系我们

  • 电话:010-89554979
  • 联系地址:北京-宋庄艺术区
中国乐手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中国乐手微博

微博

今日头条

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