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间与空间的对话——运河文化与流动的古琴艺术讲座成功举办

穿越时间与空间的对话——运河文化与流动的古琴艺术讲座成功举办 

由中共北京市通州区委宣传部、北京市通州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北京琴耕书苑、北京盘古御琴承办,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浙江省非遗古琴艺术专业委员会协办的“2020古琴.运河文化展”已经开幕,本次“运河文化与流动的古琴艺术”专题讲座于11月10日在通州图书馆成功举办。

本次讲座,邀请了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理事,绿风书院院长白依墨老师担当主讲人。

白依墨老师从大文化生态学的角度来为大家梳理两项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在联系,从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做出诠释。

她从全世界范围内的洪水传说和中华先民圣贤的治水故事说起,世传古琴曲《禹会涂山》乃元毛敏仲所拟,禹嗣舜禅之后,禹南巡狩於会稽之涂山。承唐虞之盛,会天下诸侯,从而确立了王朝的统治。

古代圣贤治世如弹琴,相传尧舜操五弦之琴以歌《南风》,而天下治。夏商周王朝的建立都是从治水开始,同时用礼乐治国,古琴是中国古代的众乐之王,古琴文化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白依墨老师从世界文明起源于各大河流域,讲到中国大运河沟通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将南北文明融合,将古琴文化交融;从隋代大运河的历史价值和贡献,讲到隋炀帝执政短短十四年就把握了一纵(南北大运河)一横(疏通丝绸之路)的两大文化命脉;从唐代双都城的保留,大运河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从而促进经济的繁荣,文化的昌盛,讲到唐代世界性,开放性,诗性的集体人格和诗人们琴书相伴士人生活;从宋朝一场因河而动的文化迁徙,讲到元代将运河裁弯取直,南北贯通;从明清漕运的兴盛,讲到千年漕运,红楼一梦……

穿越千年,大运河依然流淌,千百年来,运河沿岸的城市发展,文化繁荣,古琴文化是其中之一,在这条长河岸边,闪烁着无数个星芒,是那些美名传颂的琴人,是那些形式多样的琴制,是那些流传至今的琴曲,是那些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琴事……更有古琴雅文化对世人的影响。

大运河文化,上承春秋周敬王三十四年,下至清宣统末年,续以当代公元两千年之初。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以物态文化创造出的流动的历史。古琴艺术也是一种流动的艺术,一种交融的文化,它随着运河的流动而生机勃勃,是中华文明的璀璨瑰宝。

联系我们

  • 电话:010-89554979
  • 联系地址:北京-宋庄艺术区
中国乐手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中国乐手微博

微博

今日头条

头条号